国产晶圆代工巨头宣布重大收购
8月17日晚间,国产半导体晶圆代工巨头华虹迎来大动作 —— 发布拟现金收购上海华力微电子有限公司公告。华虹公司发布关于筹划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暨关联交易事项的停牌公告,公告称为解决IPO承诺的同业竞争事项,华虹半导体有限公司正在筹划以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购买上海华力微电子有限公司控股权,同时配套募集资金。
根据相关法规,本次交易预计不构成重大资产重组;本次交易构成关联交易,但不会导致公司实际控制人发生变更,不构成重组上市。因本次交易尚存在不确定性,为了保证公平信息披露、维护投资者利益,避免对公司股价造成重大影响,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的相关规定,经公司申请,公司股票自2025年8月18日开市起开始停牌,预计停牌时间不超过10个交易日。
本次交易的基本情况
华虹源自1996年成立的上海华虹NEC电子有限公司,总部位于上海,在上海、无锡等地拥有生产基地,主要从事特色工艺集成电路芯片的制造。根据行业研究机构(如IC Insights、Gartner等)近年发布的数据,华虹半导体通常位列全球晶圆代工厂商前十。
华力微成立于2010年1月18日,是华虹集团旗下专注于先进制程的12英寸晶圆代工企业,总部位于上海张江科学城。以集成电路芯片制造为核心,提供从65/55nm到28/22nm不同技术节点的一站式芯片制造服务。
本次收购标的资产为上海华力微电子有限公司所运营的与华虹公司在65/55nm和40nm存在同业竞争的资产(华虹五厂)所对应的股权。目前,该标的资产正处于分立阶段。
本次交易事项尚处于筹划阶段,公司目前正与交易意向方接洽,初步确定的交易对方为上海华虹(集团)有限公司、上海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股份有限公司、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二期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国投先导集成电路私募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最终交易对方以重组预案或重组报告书披露的信息为准。
另外,为避免同业竞争,华虹集团此前承诺,自华虹公司科创板上市之日起三年内,按照国家战略部署安排,在履行政府主管部门审批程序后,华虹集团将华力微注入华虹公司。而华虹公司于2023年8月在科创板上市。
截至2025年,华力微电子的股东包括上海华虹(集团)有限公司(持股 53.85%)、上海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股份有限公司(30.98%)、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二期股份有限公司(10.24%)以及上海华虹宏力半导体制造有限公司(4.93%)。2025年4月,公司新增上海国投先导集成电路私募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为股东,进一步优化了资本结构。
集中资源办大事
华虹公司与华力微在65/55nm工艺节点存在部分业务重合。华虹公司此前披露,对于存在部分业务重合的三个工艺平台业务,进行如下分割:65/55nm及40nm独立式非易失性存储器和嵌入式非易失性存储器工艺平台相关业务,由华虹半导体承接,该平台新增客户由华虹半导体承接,华力微将继续服务现有客户,且不在该平台承接新增客户以及现有客户的新产品;而65/55nm及40nm逻辑与射频工艺平台相关业务,则由华力微承接,即该平台新增客户由华力微承接,华虹半导体将继续服务现有客户,且不在该平台承接新增客户以及现有客户的新产品。
上海华力微电子有限公司(华力微电子)与华虹半导体有限公司(华虹半导体)同属上海华虹(集团)有限公司旗下核心企业,但两者在业务定位、股权结构及发展战略上存在显著差异,本次收购将通过资本整合深化协同。之前双方在65/55nm工艺上的重复投资可能导致产能过剩,造成资源浪费;尽管华力微向华虹提供技术许可,但双方在研发资源上的分散可能延缓技术突破。若收购完成,这些问题就都不存在了。
从制程工艺来看,65nm及以下先进工艺节点收入1.255亿美元,同比增长27.4%;90nm及95nm节点收入1.454亿美元,同比大增52.6%。在产能方面,华虹公司财报披露,公司第二季度产能利用率达到108.3%,环比今年第一季度的102.7%、同比2024年第二季度的97.9%,均有提升。
按晶圆尺寸看,2025年第二季度,华虹公司8英寸晶圆营收占比为41.0%;12英寸晶圆营收占比为59.0%。而上年同期,8英寸占比为51.3%,12英寸占比为48.7%。显而易见,华虹公司营收开始转变为以12英寸为主。华虹一厂、二厂、三厂为8英寸产线,而华虹五厂、六厂、七厂为12英寸产线。此次华虹公司收购华虹五厂,或将大幅增加其12英寸晶圆代工能力。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若此次交易顺利推进,将对华虹公司12英寸产能不断扩充、差异化特色工艺深入推进带来积极影响,助益上市公司业绩稳步增长。

加入微信
获取电子行业最新资讯
搜索微信公众号:EEPW
或用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