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伟达、AMD恢复对华AI芯片出口,美国为何改变管制路线?

智能计算   作者:陈玲丽 时间:2025-07-17来源:电子产品世界

7月15日,美国商务部长霍华德·卢特尼克(Howard Lutnick)解释了特朗普政府为何改变允许英伟达向中国出售其人工智能芯片的路线 —— 该策略是向中国公司出售足够的人工智能芯片,以便它们对美国技术“上瘾”。

“你想,卖给中国人足够多的东西,让他们的开发人员沉迷于美国的技术堆栈(tech stack),”卢特尼克说,“这就是我们的想法”,让中国企业使用美国技术符合美国利益。此外,在接受美媒采访时他表示,中国公司只能获得英伟达的“第四好”芯片,“我们不卖给他们最好的产品,不卖给他们第二好的产品,甚至连第三好的产品都不卖。”

英伟达、AMD恢复对华AI芯片出口

英伟达周一晚间表示,在特朗普政府表示将向其发放必要的出口许可证后,将很快恢复向中国销售H20芯片,并将推出全新的面向中国市场的RTX PRO GPU。知情人士透露,英伟达已建立一个“白名单”系统,让有意购买的中国企业登记,此举是申请流程中的关键环节。

在英伟达宣布其H20芯片在中国的销售获得美国政府批准后,AMD也确认将恢复向中国出口其MI308芯片。AMD表示,“我们最近收到特朗普政府的通知,向中国出口MI308产品的许可证申请将被推进至审核流程。我们计划在许可证获批后恢复出货。”

拜登政府曾引入全面的AI扩散规则,而特朗普政府虽然撤销了拜登总统任期内实施的「AI扩散规则」,但对H20和MI308芯片实施了限制,而H20和MI308芯片均是为了响应美国出口管制规则而针对中国市场开发的。

今年4月,H20芯片对华销售正式停止。与英伟达一样,AMD此前一直受到美国政府提出的AI芯片出口限制的困扰。2025年4月16日,AMD提交的8-K表格当中披露,“2025年4月15日,AMD完成了对美国政府关于向中国(包含港澳)和其他D5国家出口特定半导体产品需要新许可的初步评估。出口管制涉及我们的MI308产品。AMD将会申请许可,但不保证可以获得批准。”

AMD曾指出这些措施可能使其在库存、采购承诺及相关储备方面损失约8亿美元,AMD首席财务官胡锦(Jean Hu)还第一财季业绩电话会上表示,由于4月的新一轮出口限制,AMD的2025财年营收预计减少15亿美元。不过现在,随着MI308即将恢复对华出口,这也意味着AMD的2025财年营收的损失将会比之前预计的15亿美元要低上不少。

这项禁令也导致英伟达冲销55亿美元库存,黄仁勋今年早前在Stratechery播客节目中透露还因此放弃了约150亿美元的销售计划。今年5月,黄仁勋表示近几年的芯片限制措施已导致英伟达在中国的市场份额优势拦腰斩断,从四年前的约95%下滑至50%以下。黄仁勋多次强调中国市场在英伟达全球增长战略中极其重要,在上个财年中(截至1月26日),中国市场为英伟达带来170亿美元营收,占总营收的13%,成为其第三大营收阵地,仅次于美国和欧洲。

英伟达预计恢复H20芯片的销售将弥补今年数十亿美元的收入损失。因此,受H20芯片将在中国市场恢复销售的消息提振,英伟达股价再创历史新高,市值一夜增加1618亿美元,最新市值已经达到约4.18万亿美元,超过了微软(3.7万亿美元)、苹果(3.1万亿美元)和亚马逊(2.3万亿美元),坐稳了其全球市值最高公司的宝座。同样,AMD的股价在盘前交易中飙升近5%,与英伟达的涨幅相似。

而黄仁勋持有英伟达约3%的股份,随着英伟达股价迭创新高,他在全球富豪榜上的名次也节节攀升,根据福布斯富豪榜的实时排名,黄仁勋的净资产周二增加了57亿美元,达到了1486亿美元。

美国为何突然“想通了”

此次政策逆转对英伟达首席执行官黄仁勋而言,是一次重大胜利。数月以来,他一直致力于游说,希望能够摆脱严格的出口管制,试图打消出口芯片会帮助中国军方或者情报机构的疑虑,他说中美两国都不会基于对方的设备和技术来满足军事需求,更何况中国也有超级计算机等设备会满足一定的需求,限制出口的意义不大。上周,黄仁勋与美国总统特朗普会面,当面陈述了他的理由,随后美国政府做出了改变。

640.png

白宫人工智能事务主管大卫·萨克斯(David Sacks)为特朗普政府撤销早期出口限制、允许英伟达和AMD恢复向中国销售人工智能芯片的决定进行了辩护,称此举为一次战略性的重新校准。在采访中,萨克斯表示这一举措将保持美国的全球科技优势,同时遏制中国通信巨头主导全球市场的努力,“我们可以夺走华为在中国的巨大市场份额,让他们无法利用这一优势进行扩张及参与全球竞争。这项政策经过精心设计,非常合理。”

过于严格的限制可能会适得其反,此项政策的核心目的在于防止中国通信巨头在中国市场一家独大,并利用其市场优势进行规模扩张。伯恩斯坦研究(Bernstein Research)芯片分析师斯泰西·拉斯康(Stacey Rascon)认为,如果英伟达不能在中国销售产品,美国将把中国AI市场交给华为。而黄仁勋也强调,华为是世界上最强大的科技公司之一,在过去几年里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他们在计算方面非常强大,也在网络技术和软件能力方面令人难以置信,中国AI就在美国身后,世界上50%的AI研究者是中国人。

路透社指出,在AI训练所需的GPU市场上,英伟达正面临来自华为等中国本土企业日益激烈的竞争,但由于其CUDA计算平台的不可替代性,许多中国科技巨头依然高度依赖英伟达。技术主导的关键是开发者,英伟达希望世界各地的开发者都在他们的平台上开发,“如果想让美国领导全球AI革命,并继续成为世界领导者,我们需要的第一件事是,每个AI开发者都建立在美国(英伟达)的技术体系之上。”黄仁勋强调,你的技术越无处不在,你就会有越来越多的开发人员;你的开发者越多,你的技术就会越无处不在。所以现在的策略就是卖“刚刚够用”的产品,让中国开发者对美国技术形成依赖,这背后是一个生态系统的绑定,也是美国企业一向玩“卖标准”的思路。

黄仁勋曾表示中国是一个非常大的市场,未来两三年甚至数年,中国AI市场价值将达到500亿美元。“作为一家美国公司,如果不能解决这个问题,那将是一笔巨大的损失。它能带来收入,带来税收,也能在美国创造大量就业机会。”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美国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Scott Bessent)在接受路透社采访时表示,对英伟达H20芯片的出口管制实际上是近期中美贸易谈判中的“谈判筹码”,美国重启向中国出售H20芯片与稀土磁铁交易有关。但是,这个说法目前没有看到中方的回应。不过,稀土始终可以作为一种战略级的谈判筹码,和美国的芯片制裁保持对抗。H20开绿灯有利于中国企业商业应用或者行业模型训练,也不会阻碍中国自主研发芯片,可以看成“先用两条腿走路”,把H20在国产芯片完全替代前作为过渡产品使用。

640-2.png

压力再次给到国产厂商

从全球范围来看,经过多年发展,全球已基本形成由英伟达和AMD组成的“一超一强”寡头垄断格局,在综合技术实力、销售规模、资金实力、人员数量等各方面优势明显。GPU设计和生态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硬件架构设计、IP/SoC芯片设计、封装设计、软件架构设计、驱动程序及基础软件等多个不同专业领域,具有非常高的行业技术壁垒。目前,国产GPU芯片企业在技术积累、产品性能、 人员规模、产业化经验等各方面,相比英伟达、AMD等国际领先企业均存在较大差距。

虽然H20基于上一代架构Hopper,性能指标和最新的Blackwell架构芯片有较大差距,但其性能领先于绝大多数国产AI芯片,且支持英伟达软件生态,AI开发成本最低。DeepSeek爆火出圈后,应用加速落地的预期也带动头部互联网厂商抢购英伟达H20。有信息指,某供应链公司人士展示一则网传消息显示:“H20仅开放库存,目前方案是售完无补,且需大厂配合提交BIS禁令申请详细到所需数量,大厂内部在评估此事风险,或考虑通过IDC提交申请。目前看并不改变后续阉割产品路径。”

英伟达在中国市场缺席的这段时间里,以华为打头阵的AI算力芯片进展神速,业内有消息称,华为新一代昇腾910C通过先进集成技术,已能实现与英伟达H100性能相媲美。

640-3.png

H20在万卡级MoE模型上的效率略逊于华为昇腾910B,但其通过动态负载均衡算法和冷热KV缓存分层技术,在256专家规模下仍能保持85%的集群利用率,适合中小型企业的轻量级MoE部署。此前,英伟达为应对昇腾910B的强力竞争,曾下调H20芯片价格一度比910B便宜10%左右。

供应链方面,国际市场调研机构Omdia 2024年末发布的报告显示,2024年英伟达Hopper(包括H100、H200,以及特供中国市场的H20)系列芯片全球最大买家分别是微软(48.5万枚)、字节跳动(23万枚)、腾讯(23万枚)、Meta(22.4万枚)、亚马逊(19.6万枚)、xAI(19.6万枚)、谷歌(16.9万枚)。在英伟达H20被禁之时,国产AI芯片订单增多。据中国信通院数据显示,2024年,国产AI芯片在数据中心的份额从12%增长到25%。

今年上半年,国产GPU“四小龙”摩尔线程、壁仞科技、燧原科技和沐曦集成等纷纷加速IPO进程,据摩尔线程和沐曦集成披露的招股书显示,2022年至2024年,摩尔线程营业收入分别为4608.83万元、1.24亿元、4.38亿元,沐曦集成营业收入分别为42.64万元、5302.12万元、7.43亿元,几乎都实现了倍级增长。

近些年,芯片性能的“阉割”让英伟达在中国建立起的市场竞争优势不断变弱,这次重回中国市场单靠H20翻盘可能还是差点意思,顶多能清一波库存。但是,黄仁勋也留下一句悬念:“未来12个月,英伟达在中国还会有更多惊喜。”业内消息称,英伟达计划在2025年9月推出性能再降25%的B30芯片(基于Blackwell架构,无NVLink),单价降至6000-8000美元。

有消息称,英伟达目标是在今年年底前出货数百万块B30。其生产速度受限的部分原因在于使用了GDDR7显存替代HBM,并进行了其他技术调整以满足出口合规要求。即便性能下降,中国市场的需求仍然是巨大的,大家都在寻找一种具有成本效益的推理解决方案,对于中国庞大的用户群体来说,新款产品可以为客户提供低成本计算的选择,预计B30的能效比起H20会高出30%,采购成本低40%。

很明显,英伟达瞄准了中国更广阔的AI市场,推出针对性的设计,英伟达的归位让中国GPU和AI芯片市场风云再起。英伟达重新发力中国市场对于国产GPU厂商们的未来营收增长来说,可能会造成难以避免的短期直接压力,中国厂商们需要更加努力来提升自身技术水准和产品力以应对竞争,从「被动替代」转向「主动创新」进行突破。但从宏观来看,已经形成的国产替代势能并不会被改变,据市场研究机构TrendForce于5月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AI服务器市场预计外购英伟达、AMD等芯片比例会已从2024年约63%下降至2025年约42%,而中国本土芯片供应商在国有AI芯片政策支持下,预期2025年占比将提升至40%。

若按算力供给计算,IDC预测数据显示,2024年国产芯片算力已占据1/3市场份额,2025年一季度进一步上升至40%,预计年底可能超过50%,与国际芯片厂商对半开。今年5月份,摩根士丹利发布的《中国人工智能:沉睡的巨人觉醒》报告给出了更乐观的预期,截至去年,中国AI芯片自给率仅为34%,但预计到2027年将飙升至82%,一个自主可控的AI算力体系生态正在快速形成,比外界预期的速度更快。未来的国际关系不确定性依旧很多,不断加强自身实力是掌握更多市场话语权的前提。

关键词: 英伟达 AMD AI 芯片

加入微信
获取电子行业最新资讯
搜索微信公众号:EEPW

或用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

相关文章

查看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