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个电子-光子-量子集成芯片系统问世
来自波士顿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西北大学的团队联合开发出全球首个电子-光子-量子集成芯片系统,如《 自然电子 》最新一期报道。这是首次使用标准的 45 纳米半导体制造工艺,将量子光源和稳定的控制电子电路集成在单一芯片上。这一成果为“量子光工厂”芯片的大规模生产以及大型量子系统的构建奠定了坚实基础。
该团队表示,这标志着可扩展量子技术发展中的一个关键步骤,证明了在商业半导体晶圆厂中可以构建可重复和可控的量子系统。
正如传统电子芯片依赖于电流,而光通信系统依赖于激光一样,未来的光量子技术将需要稳定的量子光源来进行计算、通信和传感。为此,研究人员在硅芯片上构建了一系列“量子光工厂”——每个面积约为1平方毫米——可以可靠地产生成对的纠缠光子,这是量子信息应用的关键资源。
为了确保谐振器稳定地产生光子对,它们必须与注入的激光高度同步。这些设备对温度波动和制造缺陷非常敏感——任何轻微的偏差都可能导致系统故障。
该团队的解决方案是将主动控制系统直接集成到芯片上,以实时稳定和调整产生光子的微环谐振器。每个芯片包含12个这样的光子源,每个光子源即使在温度变化和相互干扰的情况下也需要精确同步。研究人员在谐振器内部嵌入了光电探测器,以持续监测其与激光的谐振。这配备了片上加热器和控制逻辑电路,可自动微调谐振条件,确保持续的光子对生成。
该项目的一个主要挑战是在遵循严格的商业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平台设计约束的同时,保持量子光学性能。这从一开始就需要一种协同设计方法——将电子和量子光子学视为一个统一的系统。该芯片基于标准的 45 纳米 CMOS 平台构建,具有内置的反馈稳定机制,可有效减轻温度变化和制造误差引起的干扰。
随着量子光子系统在规模和复杂性上的增长,这种“量子光工厂”芯片预计将成为安全通信网络、先进传感技术和未来量子计算基础设施的关键组件。
关键词: 电子-光子-量子芯片

加入微信
获取电子行业最新资讯
搜索微信公众号:EEPW
或用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