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亿产业启动!北京人形机器人中心增资4.6亿

机器人 时间:2025-06-05来源:

据天眼查、企查查等工商信息平台披露,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有限公司近日完成注册资本增资,金额由3.5亿元人民币增至4.6亿元,增幅约31%。

此次变更同步引入李春枝担任副总经理,并新增因时机器人、智同科技等5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作为股东,进一步强化技术协同与产业生态布局。

1.png

作为国内首家省级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该公司成立于2023年11月,由北京京城机电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北京小米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北京行者天工机器人有限公司等企业共同持股。

2024年10月,其升级为 “国家地方共建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成为国家级技术攻关与产业协同平台。

此次增资不仅扩大了资金储备,更通过引入新股东完善了产业链拼图。新增股东包括因时机器人(专注工业机器人关节技术)、智同科技(精密传动领域企业)等,标志着中心从研发向 “技术 + 制造” 全链条延伸的战略意图。

自成立以来,该中心在核心技术攻关与产品迭代上成果显著:

新增资金将重点投向三大领域。研发投入方面,加速 “天工2.0” 小批量量产,优化机器人灵巧操作与环境自适应能力,计划在2025年内实现工业场景规模化应用。

生态建设方面,完善开源操作系统及开发者社区,联合百度智能云等合作伙伴构建具身智能AI基础设施,降低行业研发门槛。

国际合作方面,与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等机构建立联合实验室,推动技术成果在全球范围内的转化与应用。

作为国家级创新平台,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的动态对行业具有风向标意义。其 “公司 + 联盟” 的发展模式,已吸引优必选、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等50余家机构加入产业联盟,形成技术研发、标准制定、场景落地的闭环生态。

根据《北京具身智能科技创新与产业培育行动计划(2025—2027年)》,到 2027年北京将培育千亿级人形机器人产业集群。

此次增资不仅为中心提供了资金保障,更通过产业链协同与技术普惠,推动人形机器人从实验室走向工业、家庭等多元化场景。

副总经理李春枝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创新中心将继续保持每两个月发布一项新技术的迭代节奏,目标是 “让具身智能机器人像智能手机一样普及”。

随着 “天工 Ultra” 完成半程马拉松、“慧思开物” 平台开放测试,中国在人形机器人领域的技术积累与商业化进程正加速领跑全球。

关键词: 北京人形机器人中心

加入微信
获取电子行业最新资讯
搜索微信公众号:EEPW

或用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

相关文章

查看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