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片机的高电平复位与低电平复位

嵌入式系统 时间:2016-11-27来源:网络
高电平复位


(一般的51系列单片机采用电平复位)

原理可理解为:单片机一上电的瞬间,电容相当于短路,所以5V电压全部集中在4.7K电阻上,然后,电容开始充电,当充电到一定时候,5V电压基本都集中在电容上了,电阻上的电压低于单片机需要的高电平电压。

低电平复位


(AVR,PIC等较高级单片机采用高电平复位)

原理可理解为:刚上电时,电容视为短路,RST脚相当于接地,然后电容开始充电,随着,电容电压不断升高,电阻电压不断下降,即RST引脚电压不断上升至变为高电平,复位结束。

另外,早期都是用低电平复位

复位结束以后,需要维持复位信号高电平,带来了功耗的问题,有一部分人用高电平复位

随着工作电压的降低,考虑到噪声的影响,又开始趋向于选择低电平。

关键词: 单片机高电平复位低电平复

加入微信
获取电子行业最新资讯
搜索微信公众号:EEPW

或用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

相关文章

查看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