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容量比例分配的三相逆变器并联系统分析

电源与新能源 时间:2012-05-23来源:网络

4 仿真分析

针对图2所示的控制框图,本文设计了两台三相逆变器,它们的容量比。

为了以示区别,设计逆变器1输出三相滤波器电感L1=1.51mh,电容C1=19.9μf。逆变器2输出三相电感L2=1.5mh,电容C2=20μf。可以画出控制框图如图4所示。由图4可以看出只要调整比例系数t1,t2就可以按照容量对每一个逆变器输出电流进行分配。这里的t1=0.25,t2=0.75,当t1=t2=0.5时,就是同等容量逆变器的均流。

20090927180757630.jpg

4.1 各种负载情况下的仿真分析

图5到图8,分别是并联系统接电阻,阻感,阻容,非线性负载情况下的仿真波形图。由图可以看出,并联系统中每一个逆变器的输出电流都是按照1:3的容量比进行电流分配的,输出电流只是幅值进行了比例分配,相位,频率并没有改变,由此,证明了提出的三相逆变器并联系统方案是可行的。

20090927180810816.jpg
20090927180903136.jpg

4.2 逆变系统动态性能仿真分析

在突加突减负载的情况下,对逆变系统进行仿真,得到图9波形。由图9可以看出在突加负载后逆变系统迅速稳定下来,突减负载后,经过一个调整周期逆变系统也稳定下来,并且逆变系统始终保持输出电流按照1:3的容量分配。系统的动态性能良好。

20090927180943271.jpg

5 结语

由理论推导和仿真分析可以得出,提出的这种瞬时电压电流反馈方法很好的实现了按照逆变器各自容量比例进行能量分配,证明了此种方法在紧急的抢险场合可以很好的使用来避免发生电力事故。

参考文献

[1] 邢岩,严仰光.电流型调节逆变器的冗余并联控制方法[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4,24(11):199~202.

[2] 肖岚,刘爱忠,方天治,阮新波.使用平均电流控制的逆变器并联系统[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8(1):77~81.

[3] 谢孟,蔡昆,胜晓松等.400Hz中频单相电压源逆变器的输出控制及其并联运行控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6,26(6):78~82.

[4] 姜桂宾,裴云庆,杨旭,等.SPWM 逆变电源的无互联信号线并联控制技术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3,23(12):94~98.

[5] 谢孟,蔡昆,胜晓松等.400Hz中频单相电压源逆变器的输出控制及其并联运行控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6,26(6):78-82.

[6] 肖岚.基于主从控制的逆变器并联系统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2002,32(1):133~137.

作者简介:

何易桓,(1984-)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逆变电源的并联。

张代润,(1965-)男,教授,硕士生导师,长期从事电能质量,电力电子技术的研究。

张竹,(1985-)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王超,(1984-)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

1 2

关键词: 逆变器 系统 分析 三相 分配 容量 比例 基于

加入微信
获取电子行业最新资讯
搜索微信公众号:EEPW

或用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

相关文章

查看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