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布线系统工程施工技术
(3)网络的安全可靠性要求提高,如果不采用防护措施,一方面会造成信息失密,不能保证网络的安全运行;另一方面也会影响其他系统的正常工作。
综合布线网络在遇有下列情况时,应采取防护措施。
(1)在大楼内部存在下列干扰源,且不能保持安全间隔的时候:
①配电箱和配电网产生的高频干扰;
②大功率电动机电火花产生的谐波干扰;
③荧光灯管、电子启动器;
④开关电源;
⑤电话网的振铃电流;
⑥信息处理设备产生的周期性脉冲。
(2)在大楼外部存在下列干扰源,且处于较高电磁场强度的环境的时候:
①雷达;
②无线电发射设备;
③移动电话基站;
④高压电线;
⑤电气化铁路;
⑥雷击区。
(3)周围环境的干扰信号场强,或综合布线系统的噪声电平超过下列规定时:
①对于计算机局域网,引入10kHz~600MHz以下的干扰信号,其场强为lV/m;600MHz~2.8GHz的干扰信号,其场强为5V/m。
②对于电信终端设备,通过信号、直流或交流等引入线,引入RF0.15~80MHz的干扰信号,其场强度为3V(幅度调制80%,1kHz)。
③具有模拟/数字终端接口的终端设备提供电话服务时,噪声信号电平应符合规定。
7.8.2 防护标准和要求
在具体工程施工中应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当建筑物内的综合布线系统遇到以下几种干扰源,且不能保持一定的安全间距,有可能对系统的正常工作造成影响时,应该根据不同的环境和实际条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
●建筑物内部的配电网络和配电设备在工作中产生的高频干扰;
●功率较大的电动机电火花产生的谐波干扰;
●荧光灯管、电子启动器和开关电源等工作时产生的电磁干扰;
●公用通信网的振铃电流、电力开关的脉冲和信息处理设备产生的周期性脉冲所产生的电磁干扰;
●复印机、打印机、碎纸机等办公设备的影响。
(2)当综合布线系统的周围环境存在以下的电磁干扰源,且有较高的电磁场时,必须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以保证信息传输质量。
●雷达、无线电发射设备和移动通信系统的基站等设施;●高压电力线或电气化铁路等区段;●建筑物位于雷击次数较多的地区。
(3)当建筑物周围环境的干扰信号场强或综合布线系统的噪声电子超过规定时,应该采取保护措施。
(4)综合布线系统的发射干扰波场强超过如表7.4所示的规定时,应该采取防护措施。
(5)综合布线系统与其他的干扰源的间距应该符合如表7.5所示的要求,以满足相互之间的传输需要。
表7.4 综合布线系统发射干扰波场强限值
设备类别和测量距离 | A类设备30m | B类设备10m | |
频率范围 | 30~230MHz | 30dBuV/m | 30dBuV/m |
230MHz~1GHz | 37dBuV/m | 37dBuV/m |
表7.5综合布线系统与其他干扰源的间距
序号 | 仪器 | 状况 | 最小间距/m | 备注 |
1 | 380V电力电缆2kVA | 与电缆平行敷设 | 13 | 双方都在接地的线槽中,且平行长度小于或者等于10m时候,最小间距可以是1cm |
有一方在接地的线槽中 | 7 | |||
双方都在接地的线槽中 | ||||
2 | 380V电力电缆 2kVA~5kVA | 与电缆平行敷设 | 30 | |
有一方在接地的线槽中 | 15 | |||
双方都在接地的线槽中 | 8 | |||
3 | 380V电力电缆 5kVA以上 | 与电缆平行敷设 | 60 | |
有一方在接地的线槽中 | 30 | |||
双方都在接地的线槽中 | 15 | |||
4 | 荧光灯、氩灯、电子启动器或交感设备 | 与线缆接近 | 15~30 | |
5 | 无线电发射设备、雷达设备和其他工业设备 | 与线缆接近 | ||
6 | 配线箱 | 与配线设备接近 | ||
7 | 电梯、变电室 | 尽量远离 |
7.8.3 防护措施
在综合布线系统中采用的防护措施应该主要注意以下问题。
1.各种电缆和布线部件(包括配线设备)的选用
在采取防护措施的时候,选用电缆和设备是关键,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了解工程现场的实际情况,调查周围的环境条件,必要的时候需要进行测试,以取得详实可靠的依据。
(2)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和防护标准要求,结合目前用户的信息需要和今后发展等因素,对各种线缆和设备的性能特点进行对比,选用非屏蔽系统或屏蔽系统。
2.防火安全保护
智能化建筑中的防火问题是极为重要的。在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施工中,应该注意的是上升通道(电缆竖井)的防火措施,其中主要与缆线的选用和环境保护有关,通常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在智能化建筑中的易燃区域或电缆竖井内,综合布线系统所有的电缆或光缆都要采用阻燃护套。
(2)在易燃区域或电缆竖井内,所有敷设的电缆或者光缆都应该选用防火、防毒的产品。
3.综合布线系统的过压保护
作为气体放电管保护器的陶瓷外壳内密封有两个电极,其间有放电间隙,并充有惰性气体。
4.综合布线系统的过流保护
宜选用能够自复的保护器。由于电缆上可能出现这样或那样的电压,如果连接设备为其提供了对地的低阻通路,则不足以使过压保护器动作,而其产生的电流却可能损坏设备或引起着火。
7.9 光纤传输通道施工技术
7.9.1 光缆施工的基础知识
1.操作程序
(1)在进行光纤接续或制作光纤连接器时,施工人员必须戴上眼镜和手套,穿上工作服,保持环境洁净。
(2)不允许观看已通电的光源、光纤及其连接器,更不允许用光学仪器观看已通电的光纤传输通道器件。
(3)只有在断开所有光源的情况下,才能对光纤传输系统进行维护操作。
2.光纤布线过程
⑴由于光纤的纤芯是石英玻璃的,极易弄断,因此在施工弯曲时,决不允许超过最小的弯曲半径。
⑵光纤的抗拉强度比电缆小,因此在操作光缆时,不允许超过各种类型光缆抗拉强度。
⑶在光缆敷设好以后,在设备间和楼层配线间将光缆捆接在一起,然后才进行光纤连接。可以利用光纤端接装置(OUT)、光纤耦合器、光纤连接器面板来建立模组化的连接。当敷设光缆工作完成,以及在应有的位置上建立互连模组以后,就可以将光纤连接器加到光纤末端上,并建立光纤连接。
⑷通过性能测试来检验整体通道的有效性,并为所有连接加上标签。
7.9.2 光缆施工的准备工作
1.光缆的检验要求
(1)工程所用的光缆规格、型号、数量应符合设计的规定和合同要求;
(2)光纤所附标记、标签内容应齐全和清晰;
(3)光缆外护套须完整无损,光缆应有出厂质量检验合格证;
(4)光缆开盘后,应先检查光缆外观无损伤,光缆端头封装是否良好;
(5)光纤跳线检验应符合规定:具有经过防火处理的光纤保护包皮,两端的活动连接器端面应装配有合适的保护盖帽;每根光纤接插线的光纤类型应有明显的标记,应符合设计要求。
2.配线设备的使用应符合的规定
(1)光缆交接设备的型号、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
(2)光缆交接设备的编排及标记名称应与设计相符。各类标记名称应统一,标记位置应正确、清晰。
7.9.3 光缆布线的要求
布放光缆应平直,不得产生扭绞、打圈等现象,不应受到外力挤压和损伤。光缆布放前,其两端应贴有标签,以表明起始和终端位置。标签应书写清晰、端正和正确。最好以直线方式敷设光缆。若有拐弯,光缆的弯曲半径在静止状态时至少应为光缆外径的10倍,在施工过程中至少应为20倍。
7.9.4 光缆的布放
1.通过弱电井垂直敷设
在弱电井中敷设光缆有两种选择:向上牵引和向下垂放。通常,向下垂放比向上牵引容易些。
向下垂放敷设光缆的步骤:

加入微信
获取电子行业最新资讯
搜索微信公众号:EEPW
或用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