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9018无线发射电路详解

  作者:沉默的offer 时间:2018-11-01

  无线发射电路图

  M调频发射机,发射频率在模拟广播波段88~108Mhz,用普通FM收音机接收,2种音信输入,MIC头将周边声音发送,CK音信输入,调校可调发射线圈L可改变(微调)发射频率。

  如图所示是无线发射器原理电路图,Q1是共发射极变压器耦合振荡电路:负载是变压器T的衩级线圈,集电极输出信号经T耦合后,由次极经C1送基极,构成正反馈,起振。基极同时送入低频调制信号,对产生的高频振荡进行幅度调制。

  

  Q2是缓冲放大级,Q1的输出经C3耦合到Q2(图中右边的“Q1”)基极,L1是Q2的负载电感;并经C4/L2串联谐振电路送到天线发射。R2接地,也就是零偏置,由于输入信号幅度较大,且是以C4/L2谐振回路来选频的,所以不怕失真,这样效率较高。

  T、L1和9V处应该有一个连接点,这个电路由于基极没有直流偏置,电路都工作在丙类放大。T的初、次级间相位是相反的,就是Q1集电极电流增加时T的初级感生电动势右正左负,次级产生左正右负的感生电动势,对C1的充电电流加大,当集电极电流减小时与上述情况相反。频率由C1的容量、T的电感决定。

  发射功率现在这些参数不能决定,电压知道,关键是电流不知道,电流(交流电流)由Q2(后边三极管应该是Q2)的电流、基极的驱动、L1的阻抗决定。

  说到接收距离,和接收机灵敏度、传播环境、天线高度,天线增益有关,笼统说也是理想距离,实际距离还有较大差别。

  

  两电路基本原理一致,都是由0、1信号控制实现高频脉冲发射的电路,工作频率由晶振决定,从稳定性上分不出优劣。图二电路简洁,稍容易调试些,图一在三极管集电极与电源间加了选频网络,在三极管集电极与天线之间也加了选频网络,输出频率更纯净,但调试要麻烦些。再一点区别是图二上方三极管的基极通过电阻引入了交流负反馈,其实这对该电路稳定性的影响也并不明显。电源上对地的高频电容还是保留为好,但图二中没有画出。

  9018简易调频发射器电路

  中的发射器线圈是用1.0mm的漆包线在3.2mm的钻头上绕6—8圈,可覆盖88-108MHz,7圈时在100MHz附近。距离不是很远,《100米(开阔地带)!虽距离不远,但对于初学者来说是很有帮助的!

  9018单管调频发射机电路

  1)高频三极管V1和电容C3、C5、C6组成一个电容三点式的振荡器

  2)C4、L组成一个谐振器:谐振频率就是调频话筒的发射频率,根据图中元件的参数发射频率可以在88~108MHZ之间,正好覆盖调频收音机的接收频率,通过调整L的数值(拉伸或者压缩线圈L)可以方便地改变发射频率,避开调频电台。发射信号通过C4耦合到天线上再发射出去。

  3)R4是V1的基极偏置电阻,给三极管提供一定的基极电流,使V1工作在放大区。

  4)R5是直流反馈电阻,起到稳定三极管工作点的作用。

  5)话筒MIC采集外界的声音信号。

  6)电阻R3为MIC提供一定的直流偏压,R3的阻值越大,话筒采集声音的灵敏度越弱,电阻越小话筒的灵敏度越高。

  7)话筒采集到的交流声音信号通过C2耦合和R2匹配后送到三极管的基极。

  8)电路中D1和D2两个二极管反向并联,主要起一个双向限幅的功能,二极管的导通电压只有0.7V,如果信号电压超过0.7V就会被二极管导通分流,这样可以确保声音信号的幅度可以限制在正负0.7V之间,过强的声音信号会使三极管过调制,产生声音失真甚至无法正常工作。

  9)CK是外部信号输出插座,可以将电视机耳机插座或者随身听耳机插座等外部声音信号源通过专用的连接线引入调频发射机,外部声音信号通过R1衰减和D1、D2限幅后送到三极管基极进行频率调制。

  10)电路中发光二极管D3用来指示工作状态,当调频话筒得电工作时就会点亮,R6是发光二极管的限流电阻。C8、C9是电源滤波电容,因为大电容一般采用卷绕工艺制作的,所以等效电感比较大,并联一个小电容C8可以使电源的高频内阻。

  11)电路中K1和K2是一个开关,它有三个不同的位置,拨到最左边时断开电源,最右边是K1、K2接通做调频话筒使用,中间位置是K1接通,K2断开,做无线转发器使用,因为做无线转发器使用是话筒不起作用,但是话筒会消耗一定的静态电流,所以断开K2可以降低耗电、延长电池的寿命。

  通过改变三极管的基极和发射极之间电容来实现调频的,当声音电压信号加到三极管的基极上时,三极管的基极和发射极之间电容会随着声音电压信号大小发生同步的变化,同时使三极管的发射频率发生变化,实现频率调制

关键词: 调频 无线发射

加入微信
获取电子行业最新资讯
搜索微信公众号:EEPW

或用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

相关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