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硅光伏项目投资前必须知晓的4个判断

电源与新能源   作者:王宏伟 时间:2009-08-13来源:赛迪顾问

  机遇与挑战:

  相关数据:

  太阳能光伏需求扩张导致供应严重短缺,自2004年以来多晶硅价格一路飙升,2008年最高达450美元/kg,硅光伏产业链成为投资的宠儿,多晶硅投资扩产项目不断,主要有3方面的力量:一是全球7家十大厂的扩产(美国的MEMC和Hemlock、挪威的REC、日本的Mitsubishi、SumitomoTitanium和Tokuyama、德国的Wacker),这类企业技术成熟成本领先;二是下游光伏企业向上游延伸建厂,如尚德、LDK;三是资本雄厚企业的多元化投资,如万向集团(万向硅峰)、精功集团(精功绍兴太阳能)、天源集团(世纪新源)等。

  但受经济危机影响,半导体和光伏产业对多晶硅的需求急剧下降,自2008年第4季度以来,多晶硅价格一路下滑,截至目前价格约为110美元/kg,前期宣称投资的项目都在做延期投资调整,生产企业产能处于开工不足状态,投资过热、何时供需平衡等成为研究机构热议的话题。

  业内人士一致把产业振兴的目光投向美国政府、日本、欧洲、还有中国,赛迪顾问认为,政府采购和补贴固然是硅光伏产业发展的重要要素,但作为市场机制运作下的产业,我国硅光伏项目投资前必须要知晓以下4个判断,即产业链关系、技术特性、市场需求特性、成本构成。

  产业链关系判断

  硅光伏产业链长且技术、工艺方面互相牵制,投资不能看成是一个企业的独立行为,上下游关系是投资前首要考虑的要素。

  晶体硅按纯度不同分为太阳能级和电子级硅材料。太阳能级硅材料生产链包括:工业硅—多晶硅—多晶硅锭—硅片;工业硅—多晶硅—单晶硅棒—硅片。电子级硅材料生产链包括:工业硅—多晶硅—单晶硅—硅片。太阳能级硅材料是光伏产业的上游材料,太阳能光伏产业链包括硅料—硅片—电池片—电池组件—应用系统5个环节;电子级硅材料是半导体产业的上游材料。可以说,硅光伏产业链条较长,产业细分明显,但由于产业供需矛盾和我国处于光伏产业初期阶段的特性,产业链各环节之间的合作受市场、技术和工艺方面的牵制,例如电池片和组件环节就存在技术工艺的牵制现象,薄硅片技术一直是硅材料技术的发展方向,最近几年硅片从最初的330μm向180μm甚至更薄发展(德国FhG-ISE研制的40μm单晶硅电池效率达到20%),有关研究表明多晶硅片由于晶界的脆弱易碎,极限厚度最小可到100μm。薄硅片可以有效实现成本降低,这就要求硅片切割企业在实现技术创新的同时,还需要求其下游的电池片和组件环节提升技术工艺,否则加工过程中容易出现易碎的现象,反而造成了材料的浪费和成本上升。

1 2 3

关键词: 太阳能 光伏 多晶硅

加入微信
获取电子行业最新资讯
搜索微信公众号:EEPW

或用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

相关文章

查看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