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B 设计进阶:PCB热设计优化

EDA/PCB 时间:2025-01-26来源:硬十

对于硬件工程师而言,PCB 设计水平直接影响电子产品的性能与稳定性。在之前的系列文章中,我们探讨了 PCB 设计的众多关键要点,本文将继续深入,聚焦一些容易被忽视却又至关重要的方面,助力硬件工程师进一步提升 PCB 设计技能。

一、布局设计

在电子设备运行时,芯片和其他元件会产生热量,如果热量不能有效散发,会导致元件性能下降甚至损坏。在布局时,要将发热量大的元件(如功率芯片、大功率电阻等)放置在利于散热的位置,比如靠近进风口,或者风速较大的位置。同时,要避免将对温度敏感的元件(如晶体振荡器、某些传感器)放置在发热元件附近,防止其性能受温度影响。

例如,在设计一款工业控制板时,将功率 MOSFET 集中放置在 PCB 边缘,并在其下方设置大面积的散热铜箔,同时在铜箔上添加过孔,形成 “热过孔”,有效增强了散热效果。通过这种方式,该控制板在长时间高负载运行下,关键元件的温度仍能保持在合理范围内,确保了系统的稳定性。此外,稳定的温度环境对信号完整性也有积极影响。过热可能导致元件参数漂移,进而影响信号传输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良好的热管理能为信号的稳定传输提供基础条件。

2、不同封装的器件采用合适的散热设计

好的单板散热方案必须针对器件的散热特性进行设计! THD器件的管脚数量少,焊接后封装也不紧贴单板,与单板的热关联性很 小,该类器件的热量都是通过器件表面散到环境中。因此早期的器件散热研究 比较注重于器件表面的空气流动,以期获得比较高的器件表面对流换热系数。

SMD器件集成度高,热耗也大,是散热关注的重点。该类器件的管脚/焊 球数量多,焊接后封装也紧贴单板,与单板建立起紧密的换热联系,散热方案 必须从单板整体散热的角度进行分析。SMD器件针对散热需求也出现了多种强 化散热的封装,这些封装的种类繁多,但从散热角度进行归纳分类,以引脚封 装和焊球封装最为典型,其它封装的散热特性可以参考这两种类推。

PGA类的针状管脚器件基本忽略单板散热,以表面散热为主,例如CPU等。

【设计经验】共用散热器,需要考虑器件公差及导热硅胶的厚度。


EGPU单板,公司热设计的仿真结论温度比较高,而使用相同的仿真模型,Intel散热仿真模型的温度比较低,经过下午与Intel讨论,分析原因是Intel建立的仿真模型,CPU与散热器的导热胶厚度为0.13mm,而我们目前仿真模型中使用的仿真模型是0.3mm。导致:Intel仿真模型中CPU的温度是95摄氏度,而我们的仿真结果是:大于116摄氏度。而0.3mm是参考两个器件公差,得出的经验值,选取了概率比较高的一个参考值。而Intel认为:如果螺钉安装采用弹性橡胶垫,在PCH上添加导热垫(较厚),CPU上添加导热胶,能保证CPU与散热器粘合充分。


1、能否达到0.2mm,或者达到0.13mm,需要结构和工艺确认。


2、如何能够达到0.13mm的间隙,需要Intel提供依据,或者能够提供案例和解决方案。




三、PCB辅助散热


对于电子设备来说,工作时都会产生一定的热量,从而使设备内部温度迅速上升,如果不及时将该热量散发出去,设备就会持续的升温,器件就会因过热而失效,电子设备的可靠性能就会下降。因此,对电路板进行很好的散热处理是非常重要的。


1 、加散热铜箔和采用大面积电源地铜箔。


根据上图可以看到:连接铜皮的面积越大,结温越低

根据上图,可以看出,覆铜面积越大,结温越低。


2、热过孔

热过孔能有效的降低器件结温,提高单板厚度方向温度的均匀性,为在 PCB 背面采取其他散热方式提供了可能。通过仿真发现,与无热过孔相比,在器件热功耗为 2.5W 、间距 1mm 、中心设计 6x6 的热过孔能使结温降低 4.8°C 左右,而 PCB 的顶面与底面的温差由原来的 21°C 减低到 5°C 。热过孔阵列改为 4x4 后,器件的结温与 6x6 相比升高了 2.2°C ,值得关注。


3、IC背面露铜,减小铜皮与空气之间的热阻



在热管理方面,行业标准如 IPC-2221B《印制板设计通用标准》虽未专门针对热管理进行详细规定,但在整体设计原则中强调了电气、机械和热性能之间的平衡 。工程师在设计时应参考该标准,确保热管理措施不会对 PCB 的其他性能产生负面影响。比如,大面积散热铜箔的设计不能影响 PCB 的机械强度,热过孔的设置要考虑对其他线路和元件的影响。


四、热阻分析

热量传递过程中,温度差是过程的动力,好象电学中的电压,换热 量是被传递的量,好像电学中的电流,因而上式中的分母可以用电学中 的电阻概念来理解成导热过程的阻力,称为热阻(thermal resistance), 单位为℃/W, 其物理意义就是传递1W 的热量需要多少度温差。在热设计中将热阻标记为R或θ。δ/(λA)是导热热阻,1/αA是对流换热热阻。器件的资料中一般都会提供器件的Rjc和Rja热阻,Rjc是器件的结到壳的导热热阻;Rja是器件的结到壳导热热阻和壳与外界环境的对流换热热阻之和。这些热阻参数可以根据实验测试获得,也可以根据详细的器件内部结构计算得到。根据这些热阻参数和器件的热耗,就可以计算得到器件的结温。

两个名义上相接触的固体表面, 实际上接触仅发生在一些离散的面积 元上,如右图所示,在未接触的界面 之间的间隙中常充满了空气,热量将 以导热和辐射的方式穿过该间隙层, 与理想中真正完全接触相比,这种附 加的热传递阻力称为接触热阻。降低 接触热阻的方法主要是增加接触压力 和增加界面材料(如硅脂)填充界面 间的空气。在涉及热传导时,一定不 能忽视接触热阻的影响,需要根据应 用情况选择合适的导热界面材料,如 导热脂、导热膜、导热垫等。

我们可以优化:

导热材料的选型、涂抹或者粘贴的工艺、优化厚度、增加气流、改善散热器、降低热源功率等等。

总之,PCB 设计是一个综合性的工程,需要硬件工程师在布局、布线、热管理通过遵循相关行业标准,不断学习和实践,积累经验,解决实际设计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才能逐步提升 PCB 设计技能,打造出高性能、高可靠性的电子产品。


关键词: PCB 电路设计

加入微信
获取电子行业最新资讯
搜索微信公众号:EEPW

或用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

相关文章

查看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