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ARM Cortex-M MCU拓展单片机教学

嵌入式系统 时间:2013-12-05来源:电子产品世界

  ARM处理器在90年代末进入中国,借助其在全球移动终端和嵌入式系统上的成功,正在深刻地影响着嵌入式系统教学。2004年ARM发布Corex-M3 MCU内核之后,国际上主要的MCU厂商纷纷推出基于M3、M4、M0和M0+的各种MCU。其中M0/M0+瞄准的是替代传统的以8051为代表的8位MCU市场,这些给单片机(MCU)和嵌入式教育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近日,由嵌入式系统联谊会主办的第13次主题研讨会如期举行。来自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太原理工大学等知名高校的专家学者与ARM、意法半导体、飞思卡尔等产业界人士齐聚一堂,就“使用ARM Cortex-M MCU拓展传统单片机教学”这一话题发表了精彩演讲,并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清华大学 邵贝贝教授
  --嵌入式系统应用教师如何适应ARM走向主流MCU的大趋势?

  嵌入式课程依附于相关应用领域,嵌入到所有学科。其内容基点在硬件和软件的结合点上(从点亮一支LED开始)。十余年前,ARM的优势已得到广泛认可,并被引入到教学当中。目前,低端ARM替代8/16位MCU已成定局,高端ARM已开始进入云计算领域。

  ARM教学中存在很多难点,可以采取以下对策: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加强教材建设,含出版物和网络教材建设;要借助半导体厂商的合作与支持。清华大学的“口袋”实验室现已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显著提升了其动手能力。

  ARM中国公司大学计划经理 时昕博士
  --Cortex-M处理器:系列课程的教学平台

  为了更好地辅助高校教师基于Cortex-M处理器进行教学,ARM公司将推出Lab-in-Box,包含几种厂家的ARM MCU开发板、MDK软件开发工具、课件、样书以及试题库。

  太原理工大学 常晓明教授
  --兴趣驱动 早期培养 让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嵌入式世界

  晓明实验室针对本科生,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培养计划。提倡“四个一”——做一个实验、写一篇研资、做一个PPT、搞一次发表,让学生从“玩家”到“工程师”!良好的文化氛围是发展的根本,兴趣驱动使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嵌入式世界,并通过“嵌入式系统”带动学生全面发展。

  ST公司MCU高级经理 曹锦东
  --STM32引领32位单片机的潮流

  作为最早发布基于Cortex-M内核的MCU的厂商,ST在不断追求创新的同时,积极与高校开展合作。目前,已与清华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多家高校建立联合实验室;支持竞赛和创新设计,累计为高校提供逾5000套开发套件。

1 2

关键词: ARM 嵌入式 MCU 单片机

加入微信
获取电子行业最新资讯
搜索微信公众号:EEPW

或用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

相关文章

查看电脑版